数字认知网(120btc.CoM):稳定币普遍被视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的最佳桥梁,但根据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显示,英国、欧洲与新加坡等主要经济体的主管机关,正将注意力从稳定币移向「代币化银行存款」。
英国央行总裁Andrew Bailey去年公开表态,希望金融体系使用可在区块链流通的存款,而非银行自己发行稳定币。Bailey强调:「如果我们有一个以中央银行资金为基础的货币体系,那将会好很多。」
摩根大通分析师援引Garrattand Shin的研究指出,非记名代币化存款可在银行间进行面值清算,同时维持与实体法币一比一兑换的稳定性,符合货币的单一性原则。对监管者而言,这种设计保留了银行熟悉的存款担保框架,降低了系统性风险。
比起稳定币发行人可能坐落海外、储备透明度参差不齐,代币化银行存款直接挂钩商业银行负债,并可接入现有支付监管网络。因此,监管机构不需为新型态货币分类伤脑筋,也能确保破产清算、客户补偿等制度衔接顺畅,因而更愿意点头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稳定币仍是加密市场的流动性引擎。USDT与USDC每日交易额动辄百亿美元,转帐秒到、成本低廉。
然而,一连串事件也暴露了其潜在风险:2022年Terra崩跌引发连锁清算;同年FTX破产冻结巨额用户资金;2023年硅谷银行流动性告急,一度令USDC折价逾10%。这些震荡提醒监管者,稳定币虽标榜「稳定」,但依赖营运方资产管理与市场信心,风险难以忽视。
另一方面,银行自行发稳定币的诱因不高。以英国央行草案为例,若银行需将100%储备存放于央行且不计息,将削弱利差收入。对比之下,提供代币化存款既保持了资产负债表规模,也可透过链上技术提升结算效率,更符合商业动机。
面对不同监管方向,摩根大通则采用了「两手策略」。一方面,该行正于Base链测试许可型代币化存款币JPMD,并已递交商标申请。目标是让机构间跨行清算在数秒内完成,同时保留存款保险与KYC流程。另一方面,摩根大通也持续在参与稳定币研讨与产业联盟,评估跨境支付与资本市场代币化的场景。